傳統產業在台灣的經貿發展歷程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台灣奠定經濟發展的穩定基礎。而近年來,在全球化與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激烈競爭下,嚴重衝擊國內傳統產業的生存與發展。

台灣從70至80年代開始面臨產業轉型,但迄今仍有約五成的傳產業者不願意正視這項轉變,寧願繼續做逐廉價勞力而居的「遊牧企業」,直到日前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廠房接連12跳的事件,震驚社會與產業,令他們不得不面對未來不再是勞工密集為主的產業環境,不轉型就勢必面臨危機。這不僅是大陸產業轉型的徵兆 (單調的工作內容早已無法滿足他們 ) ,更是台灣傳統產業必須正視的「不轉型危機」;台灣職場的七年級生更是如此,這群網路新世代想表現與被肯定,一旦公司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離開,這也突顯出台灣中小型企業容易面臨找不到理想員工的惡性循環而逐漸萎縮凋零。

嘉義縣產業發展一向以農業為主。截至民國98年,轄區內合法登記的工廠僅有1761家,地方政府擔憂產業流失,地方經濟空洞化,也轉向鼓勵勞動力密集、附加價值低的產業進行轉型升級,開始設計和提供各種轉型升級的補貼辦法和輔導措施。嘉義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本諸創會一貫宗旨,希望協助推動經濟部和縣府以製造業兼營觀光服務模式開啟產業變革的新思維,讓工廠經由整合具有地方文化、產業文化的特色,凝聚成觀光休閒之「附加價值」,展現出工業新風貌。

本計畫將協助企業改善經營、開放遊客深層體驗 (製程知性和商品安全性) 、提升整體觀光服務機能,創造三贏的局面,以達成營造具地方特色的「田園城市」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