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環境總覽
面積(平方公里) | 1903.6367平方公里 佔全臺灣總面積的5.35% |
|
土地使用情形(用地百分比) | 工業區0.4125%、商業區0.0988%、農業區62.38%、住宅區1.10127%、其他36.00743% | |
人 力 素 質 |
總人口(人) | 538,436人 |
總人口中男女比例(男%,女%) | 男52.14%(280,719) 女47.86%(257,717) |
|
失業率(%) | 5.1% | |
就業人口(人,占該縣市總人口%) | 255000人,47.36% | |
各產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 (一級產業、二級產業、三級產業) | 一級產業23.14% 二級產業29.80% 三級產業47.06% |
|
就業人口教育程度 (大專以上占總就業人口%、高中職占總就業人口%) | 大專以上占總就業人口25.88% 高中職占總就業人口30.98% |
|
就業人口年齡結構 (25-44歲者占總就業人口%、45-65歲者占總就業人口%) | 25-44歲者占總就業人口50.98% 45-65歲者占總就業人口41.57% |
二、產業發展政策
(1)產業政策
北緯23.5度,北回歸線橫行穿過,為嘉義縣帶來獨具的地理特色。預計在2015年落成的故宮南院,以「亞洲藝術文化園區」為定位,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軟硬體發展,亦為嘉義打開一扇邁向亞洲、接軌國際的大門;高鐵的設站通行,縮短台灣南北通行的時間,也提升工商運輸的效率。嘉義縣現已經成功完成各項建設的基礎佈局,「打造嘉義」正在開花結果,未來,嘉義縣將會進入一個「轉型、競爭、提昇」的新階段!
- 嘉義新都心政策:
城市的規劃需要遠見,它不僅是預見未來的視野、更是打造優質生活的指南。縣治所在地與高鐵太保站特定區共同架構成的嘉義新都心,便是一個願景的舞台,目標在創造一個適合交通轉運、商務、居住與文化、休閒的高品質生活空間。未來故宮南院開館、長庚醫療專用區二期開發完成,及捷運公車計畫完成後,縣治特區將呈現出迷人的都市風格及面貌,與嘉義市共同呈現一個雙核心的都會生活帶。1‧推動朴子太保東、西門戶,打造故宮後花園計畫。2‧開發鹿草有機農區。3‧充實公共設施,以文化、教育、醫療城市吸引商機進駐。4‧建構產業通訊環境與基礎設備。5‧推動「國際村」優質示範社區計畫。6‧建立都市設計規範與綠建築審議機制,並開發以太陽能為能源的陽光電城。 - 產業發展政策綱要:
嘉義縣為傳統的農業縣,工商業相對其他縣市仍不發達,過去幾年縣府除了致力於農業轉型及帶動觀光產業發展,更努力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嘉義;未來縣府主要朝向四大方向:採用BOT、OT方案鼓勵民間參與政府建設,帶動觀光服務業發展、引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養生產業及生物科技產業,為了吸引這些產業進駐嘉義,提升地方的人才素質與吸引優質人力移住,是縣政努力的目標。1‧整備大型公有地與縣境資源,爭取中央型重點建設計畫。2‧推動長期資助文化藝術創作人才的駐縣計畫,參照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經驗,對於願意在嘉義縣的「駐園藝術工作者」,補助駐團相關工作者。3‧鼓勵投資開發養生住宅與研發養生產品。4‧推動多元職業訓練與生涯發展規劃的輔導計畫。 - 觀光發展政策綱要:
嘉義的好山好水,是我們的重要資產,也是潛力無限的資源,拼觀光將嘉義從傳統農業縣轉型為觀光服務業大縣,是順著本身體質的再發展,把我們的優勢由內而外展現出來。四年來,大阿里山區在阿里山風景管理處的大力開發下卓有績效,濱海地區也成立了中央級風景管理處,東石漁人碼頭、水上北迴歸線太陽館等景點設施陸續完成,嘉義縣的觀光佈局已呈現雛形。未來四年,將在國際行銷、產業輔導、強化各地景點設施等工作上努力,讓嘉義成為亮眼的觀光大縣。1‧配合中央持續推動阿里山套裝旅遊路線計畫,發展大阿里山區成為國際觀光旅遊聖地。2‧輔導觀光據點民宿外觀改進與內部設施提昇。3‧迎接故宮南院到來,厚植文化資源,深化觀光產業。4‧配合雲嘉南風景管理處,打造濱海地區成為生態旅遊的重鎮。5‧發展鰲鼓溼地生態園區與沿海溼地生態旅遊。6‧輔導各鄉鎮開發具主題性的新興觀光據點,帶動各地產業發展。7‧結合北迴歸線天文廣場,開發北回水上特色觀光環境。8‧打造便利的旅遊服務資訊系統與提供多樣化的遊憩運輸網。
(2)產業發展概況
嘉義縣地理環境資源及地域空間發展中,就空間機能及產業環境發展而言,依自然環境及產業發展現況由西至東分為漁業、農牧工商、坡地農業、山林農林業及觀光保育五大部分,如下圖所示。其餘台灣國土及區域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分工整合下嘉義縣展業發展之定位建議如下表所示:而在城鄉發展方面,受到空間距離與歷史發展影響,以嘉義市及高鐵特定區所在之嘉義縣太保市組成的「單心雙核」之雲嘉嘉都會區發展較不受台南縣市影響。不只在土地的開發利用與公共建設需求的提出,就土地、人力、法令、治理等五大面向構思可行之配套政策方面與行動策略外,更加「新思維」、「新觀念」、「新策略」來達成國土策略規劃的目標。
經濟區塊 | 產業內容建議 | ||
---|---|---|---|
嘉義縣 | 一級產業 | 二級產業 | 三級產業 |
|
|
|
嘉義縣依循國家上位計畫之指導,目前著重於農業生物科技之開發、精密機械之推動、觀光產業之發展強化等,朝「台灣文化樂活城鄉」之田園都市為主要發展目標。
(3)地方特色產業
嘉義縣自西部海域經嘉南平原往東拉升到三千多公尺的玉山,橫跨數個氣候帶、得天獨厚的特殊地理環境,天然資源十分豐富,加上民眾的積極努力,各種農特產應運而生,尤其是北回歸線經過地區不但植物種類繁多,愛好品茗人士公認『嘉義出好茶、世界第一等』的阿里山高山茶共同品牌,更代表『嘉義人』以誠摯的心獻給大家最好的產品。
根據專家研究,全世界最好的茶園是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約50公里以內山區,因終年雲霧籠罩,十分適合茶葉的生長,『阿里山高山茶』就產於這個頂級產茶區,並在農友以莊稼漢的本性用心耕耘下,不斷培育出一株株特有果樹與農作物,譜出『奇花異果滿地飄香、高山茶清香甘醇好手工、米粒顆顆飽滿晶瑩剔透是早晚用心照顧』的美麗詩篇,顯示嘉義縣農特產除了優良的天然環境外,更是農民汲汲營營的辛勤成果,如同南部驕陽努力的綻放光與熱,讓大家感受到無與倫比的能量。
縣府並於92年開始輔導農民突破原本自產自銷的傳統經營模式,將嘉義縣山區生產的優良茶葉加以整合統一命名為『阿里山高山茶』,經由品茗專家嚴格評審後才包裝銷售,為『阿里山高山茶』的品質取得一定的水準,比賽茶更貼DNA認證防仿冒標籤,建立共同品牌,除確保消費者的權益之外,並以實在的做法讓消費者感受到『嘉義人』的誠意。
繼『阿里山高山茶』共同品牌的建立,縣府今年特將嘉義縣優質農特產品彙整付梓,藉由分類為『元氣生活飲』、『戀戀休閒小點』、『快樂廚房』、『鮮果集貨舖』及『天然保養聖品』等五大單元的『嘉義縣農特產品採購指南』,將本縣豐碩的農業成果融入民眾的生活,並隨書附上採購資訊,讓大家按圖索驥,享用貨真價實的嘉義縣農特產品。